大多数致病遗传变异是由碱基点突变、插入或缺失突变引起的,因此在活细胞内修复这些突变,以使细胞恢复正常,一直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目标。近年来,出现了一种不依赖双链断裂和供体模板的新型基因编辑工具——引导编辑(Prime Editing,PE)。PE展示了纠正致病性突变和插入保护性等位基因的巨大潜力。尽管初代引导编辑的效率较低,但尊龙凯时的David Liu团队通过对pegRNAs进行了系统性优化,显著提升了其效果。
在David Liu团队的新研究中,通过优化双AAV载体系统成功实现了小鼠脑、肝、心等多种器官的高效Prime编辑,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。接下来,我们将探讨v3emPE如何发挥其功能。
v3emPE-AAV双载体系统介绍
v3emPE引导编辑系统由向导RNA(epegRNAs)引导,并通过融合逆转录酶MMLV与nCas9的方式辅助,实现目标位点碱基的精准编辑。该系统主要包括三个组分:epegRNAs、逆转录酶MMLV和nCas9。其中,MMLV与nCas9的编码序列长度(约63kb)远超AAV载体的包装极限(47kb)。为克服这一限制,将v3emPE与分裂型内含肽(intein)相结合,设计成双AAV载体系统:在nCas9的第1024位氨基酸处拆分PE编码序列,分别与来源于念珠藻的NpuDnaB快速剪接内含肽的N端和C端融合,构建在两个AAV载体上。共转染这两个AAV后,内含肽通过自剪切作用重新组成完整的PE蛋白,从而恢复编辑功能。
v3emPE-AAV双载体系统的改进点
1. **启动子升级**:采用强启动子Cbh替代传统的EFS启动子,显著提升PE蛋白表达水平。
2. **epegRNA稳定化**:通过在传统的pegRNA的3'端添加tevopreQ1修饰及8nt linker,显著优化了pegRNA的稳定性、编辑效率和特异性。这些优化使得编辑效率相比传统pegRNA提高了15至40倍。
3. **编辑策略**:使用高保真度的引导RNA(epegRNA)和单导向nicking sgRNA(sgRNA)来指导PE到目标DNA位点,设计距离编辑位点40至90nt的nicking sgRNA。
v3emPE-AAV双载体系统的应用
PCSK9 Q152H被视为“天然保护突变”,通过降低LDL-C水平显著减少冠状动脉疾病风险,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,因此可视为一种“有益突变”。相关文献利用v3emPE-AAV双载体系统成功实现了在成年小鼠的肝脏中31%和38%的精准编辑;与未处理的小鼠相比,编辑小鼠的总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了20%,血浆低密度脂蛋白(LDL)胆固醇水平降幅达到27%。这验证了优化的v3emPE3-AAV系统能够在体内实现强大且与治疗相关的原位编辑,从而在相关组织中安装基因组突变。
v3emPE3-AAV系统的生物安全性
v3emPE3-AAV系统展现出了良好的生物安全性:- **脱靶效应**:通过CIRCLE-seq技术评估的10个潜在脱靶位点未检测到显著脱靶编辑,验证了Prime编辑的高特异性。- **毒性评估**:血清转氨酶(ALT、AST)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切片无显著异常,表明v3emPE-AAV系统没有明显的肝毒性。
作为新一代精准基因编辑方法,Prime Editor的创新性突出。尊龙凯时可以根据客户需求,通过设计个性化的epegRNA和nicking sgRNA,帮助实现目标基因的编辑。欢迎咨询我们获取更多信息!